帝国时代4蒙古突骑怎么打_帝国时代2蒙古打法

帝国时代4蒙古突骑怎么打,帝国时代2蒙古打法
内容导航:如果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帝国对战盛唐会如何朱元璋是怎样打败蒙古骑兵帝国时代2征服者高手们菜鸟我该如何克弓箭兵跪谢了如果全盛时期的大秦帝国遇到铁木真时期的蒙古帝国,结果会怎样一、如果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帝国对战盛唐会如何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帝国,几乎是全民皆兵的——所有成年男子必须从军出佂!而且那个时代的蒙古帝国由于已经佂服了许多异族部落或政权,所以也可以得到额外的兵力补充。毕竟,打仗主要打的就是兵力,拼的就是消耗。

但是,要想凭借成吉思汗时的崛起时的蒙古帝国,去和同样处在盛世之下的大唐帝国对战,却仍是难以获胜的!为什么这样讲,有两点理由。

①人口基数(兵力)对比,蒙不如唐。

唐朝在极盛时,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兵源也因此而可以得到有力保障。况且历史上早就有“雄汉盛唐,铁血无敌”的盛誉——大唐时代的人们的战斗质素和血性勇敢的风格,绝对不是弱宋所可比拟的!

而蒙古则由于处于苦寒之地,所以在人口数量同盛唐是没法比的!所以在兵力对比上大唐胜!

②物质基础(消耗)对比,蒙不如唐。

打仗更多的是依靠充足的物资供应作为保障的。大唐由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因而在后勤补给方面,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反观蒙古帝国呢?由于草原环境造成的先天不足,使得许多物资都需要通过互市从中原获取。如果不能则只能依赖武力强行获取,然而一旦和盛唐这样的对手交战,则蒙古帝国肯定无法通过武力从大唐获取到物资。这样其原来积累下的物资也将在长期的对耗中被消耗光!因此从比拼消耗的持久力方面,仍是大唐胜。

综合上述浅析:蒙古帝国在事关战争胜负的最为重要的——人口(兵力)和物资保障能力都不如盛唐,更兼盛唐的国民性格亦多铁血精神,从军杀敌、战场立功,也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帝国若与盛唐开战,只怕也难以获胜!

如果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正确,或许能够给大唐造成一些长期的“困扰”,但是却不可能会取得类似他们后来扫荡金、夏、西辽那样的战果!

与盛唐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会赢,没有悬念。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但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一下蒙古军队彪悍的战斗力,至于唐朝还是以前的春秋战国、汉代等,都一个样,没有赢的可能性:

一、 武器的先进性

盛唐时期,我们以贞观为例,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早五六百年,期间诞生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自宋代开始,黑火药已应用于战争,包括火箭、火枪、火炮等火器,热兵器时代已经开启。

我们普遍以为蒙古是野蛮、愚昧、无知的代名词,四发达一简单。其实,蒙古尽管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但成吉思汗有超人的智慧,先进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注定了他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他在世界范围内招揽(主要手段是掳掠)技术人才,成立尖端武器研发机构,研制出了远程火炮等热兵器,无论是在野战,还是在攻城战中,都具有骇人的杀伤力。

而李世民尽管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正所谓“毛主席很伟大,却没用过大哥大”一个道理,时代发展了,那冒着黑烟能炸死人的家伙,唐人连做梦都想不到吧。

二、 兵种优势

蒙古军队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而大唐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或骑兵为主、步兵为辅的步骑协同作战,即便有一支全骑兵,也绝不会是蒙古军队的全军皆骑。你可以说不见得全骑兵就一定优于步骑协同,我同意,优秀的排兵布阵确实可以极大地提升后者的战斗力。但世界上有一种全骑兵叫做成吉思汗的全骑兵,它的迅速、灵活、多变的阵形,把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仅以下例说明。

骑兵的优势,在著名的“鸦兵撒星阵”里发挥的淋漓尽致。有研究者这样形容“鸦兵撒星阵”:“…敌分立分,敌合立合,故骑驰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其合而分,视马鞭之所向;其分而合,听姑诡(口哨声)之声以自为号”。这样的速度和机动灵活性,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鬼神莫测。

三、 野战战术:不变的原则是“变”

驱牲战术:蒙军军队里不缺牲口,他们行军打仗时,往往带着大量牛羊,一来解决吃肉问题,二来嘛,当与敌军形成僵持的时候,蒙古兵便驱赶牛群或马群,使受惊的牲畜们在敌阵横冲直撞,再乘乱实施攻击,仗打赢了,牲畜还可以赶回来循环使用。

与驱牲战术异曲同工的战术是,蒙古兵把由俘虏和加入蒙军的异族人组成敢死队,打先锋跟敌人对阵,同时,蒙军兵从敌军看不见的较远的两翼悄悄包抄过去,像蚕食一样慢慢缩小包围圈,务求全歼敌兵。

其他如疑兵之计、迂回战术、闪击战术、追穷寇战术等,都有成功的经典战例,数不胜数。

四、攻城战术

大多数人认为,蒙古军队的骑兵优势在于野战,而缺乏攻城能力。但在《世界历史地图集.蒙古帝国》中有这样的文字注解:“蒙古军成为攻城战的专家”。事实是,在成吉思汗的征服欲面前,无坚不摧,没有哪个城池是蒙古军队攻克不下的。

包围战。

再坚固的城池,也会被蒙古军围得水泄不通,彻底失去与外部的联系,形成绝望的孤城,出降是唯一的活路。

疲劳战。

蒙古军轮番攻击,交替休息,昼夜不停地用炮石、弩箭等攻击,但城里的军民却得不到片刻休息。这样的精神紧张和肉体折磨,往往只有一个结果:开门投降。

围困战。

速不台统率蒙军围攻金国南京即是经典战例,蒙军在城周围驻扎下来,打持久战,直围到城中人吃人的绝境。

其他如火攻屠城、撞倒城墙、驱迫掳来的或降服地区的百姓挖地道钻入城内等,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

无论野战还是攻城战,都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战术,一切以实现他的战略意图为目的,手段不守成规,变幻莫测,每一个战例都具有不可复制性。

以上仅从四个方面讨论蒙古军队的优势,至于人口基数小的问题,一方面是蒙古兵的兵力损耗比敌人少得多,另一方面蒙古兵的兵源补充除了来自蒙古人,还有金人、契丹人,最重要的是,兵在精不在多,就像羊和狼的关系,狼的取胜绝不在于数量;后勤保障问题,对成吉思汗来说不算个事儿,他们往往就地取“财”,打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女人是他们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一句话,不拿自己当外人儿。

以上与蒙古军队的对比,不仅适用于盛唐,还适用于其他冷兵器时代如春秋战国、汉等,不包括元以后的朝代。

敬请关注。

成吉思汗家族,率领蒙古铁骑以一敌十,横扫欧亚,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国家。其军力之强,效率之高,影响之广,令史学爱好者啧啧称奇!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小骑马射箭,身着盔甲,手持弯刀,冲剌劈杀是他们的强项,回头放箭是他们的硬本领,迂回包抄是他们的拿手戏,所到之外,势如破竹,望风而溃。蒙古人的胜利,除了因为将士的骁勇善战以外,主要归功于成吉思汗的领导。成吉思汗赏罚分明、胸怀广阔,部下都愿意为他效命沙场。他的胸怀宽广到什么程度呢?这里举个例子:他的未婚妻孛儿帖,被蔑儿乞惕人抢走,等他大费周折,将心爱的人抢回来时,孛儿帖已有身孕。很显然,这是敌人把她的肚子搞大了。换作其它英雄,既使因为爱情留下孛儿帖,也不会留下别人的孽种。成吉思汗对孛儿帖体帖入微,从不嫌弃。对待孛儿帖的儿子术赤,没有半点歧视,一样当亲儿子看待。成吉思汗培养他,信任他,给他自由,给他发展机会,术赤能成为钦察汗国的大汗,就是最好的证明。人心都是肉长的,孛儿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把对成吉思汗的感激,化作无限的忠诚。孛儿帖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成吉思汗了无牵挂,精神抖擞地征战四方。
成吉思汗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放权。将领们有了主权,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夺取胜利创造条件。成吉思汗虽然大业未成,中道驾崩,而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遗志,建立了强大的蒙元帝国。

蒙古对战盛唐会如何?有必要先比较一下双方领导人,前面己经说了成吉思汗,下面再谈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混有突厥基因。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未有诗文留世,而李世民蝉联“诗人”美誉,可见其在文化中棋高一着。

李世民少年从军,擅长骑射。又兼善待豪杰,手下猛将如云。亲自率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征服高昌、龟玆、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开创的大唐帝国,虽然不如成吉思汗家族拓展的疆域大,但两者的目的不一样,前者是主张民族融合,后者是主张兼并和掠夺。
唐朝有很多忠于朝廷的武将,如秦叔宝、尉迟恭、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等,这些将领智勇双全,在历史上负有盛名。至于单兵素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要占优势;骑兵数量,蒙古可动员15万以上,唐朝要装备15万骑兵很难;至于后勤保障,双方都有优势。蒙古擅长劫掠,而唐朝有粮草供给;至于可动员力量,唐军70万,另可在6300万人口中挑选预备役人员,蒙古人口虽少,但他善于裹挟人口,通过打降敌人,然后组建军队,为已所用。


蒙古素以侵略闻名,首先发起战争的是蒙古。蒙古对大唐经过详细地侦察后,率先发动攻击,通过突袭和迂回包抄的形式,迅速占领大片土地,消灭仓促应战的军队,屠杀无辜的百姓,抢夺战略物质。等各地组织有效扺抗,大唐已是满目疮夷。

勤王的军队迅速集结长安,皇帝向全国发布诏令: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敌人!有功者奖,通敌者杀。于是,唐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寻机歼敌,陷蒙古军队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蒙古军队仅仅为利益而战,而大唐军队不仅为保卫家园而战,还为民族大义而战,其英勇程度将所向无敌。不管蒙古铁骑如何骁勇善战,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大唐王朝,只是战争的时间问题。如果唐政府决意全歼,则断其后路,围而迁之;如果只想驱逐,则可提前结束战争,将他们赶出中亚。

历史没有如果

首先,王朝的对比应该是两个朝代最强时期的对比,否则拿南宋最强时对末代元朝,也是必胜。其次按照题目的理解是最强唐朝能否抗衡最强蒙古,还是对抗最强元朝?

如果说对抗最强蒙古,毫无疑问我选择唐朝胜。原因有三:

① 成吉思汗时代,其蒙古国骑兵顶多十万,就算加上后期他西征收了些二鬼子汉奸,也不会超过三十万。而且蒙古国是全民皆兵,说多少兵马基本上八九不离十,而唐朝呢?虽然兵力最多不到70万,但人口基数巨大,最多是达到6300万,可用的后备军比蒙古国多的多,所以比兵力,成吉思汗必败!

②打仗不光靠人多,还要比后备。蒙古国是马上民族,没啥储备,牛羊不像粮食耐储存。所以一直在以战养战。唐朝却是农耕社会,打持久战完全没问题。就算没有太猛的将领,唐军只要坚守不出,坚壁清野撑上一年,蒙古国必败。打个偏居一隅的南宋都死了一位大汗,你还想打强盛时期的大唐?

③蒙古有成吉思汗,我大唐就没有李世民、李靖、郭子仪、薛仁贵吗?

如果说对抗最强元朝,我还是选择唐朝胜。无他。原因还是有三:

①前面说了,唐朝兵力70万,后备军少说可以600万。元朝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将人口最多的汉族却划分为第四等,打起仗来,会替元军卖命?君不见红巾军一起势,元朝很快就急速灭亡了。

②元朝建立以后,贵族们占用耕地做马场,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连土地都没有,哪来的粮食产出?元朝最强盛时期也就是他刚建立的时候,靠掠夺积累的资源称雄。然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这点就算他跟唐朝打平吧。

③还是论人,元朝最能打仗的都是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几代人之中。而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野战行家,与大唐作战,最多的是要干什么?攻城。唐朝的将军就算再傻也不会拿骑兵对骑兵,以彼之短攻击之长。这样算来,元军胜算有几成?其实要不是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屏障,一直受北方侵扰发展不起来,元朝能不能打过宋朝都难说,更何谈盛唐呢?你要是不打,那就耗着吧,风调雨顺大家相安无事,哪年来个雨雪冰冻灾害,冻死了牛羊,你又没有储备,看你们怎么办!

还有选择唐朝的原因,中原王朝只有自己人把自己人搞死,比如哪个可恶的安禄山。

盛唐对决强蒙,盛唐完胜。理由有三:

1.蒙古打个弱小的南宋,都打的那么费劲。如果换成盛唐,基本打不下来。成吉思汗是猛,但你也看看李世民,李治,李隆基,哪个是好惹的主。唐朝的皇帝和成吉思汗一样,是关陇军事贵族,是马背上摇出来的,是在南北朝游牧民族拼杀中活下来的。他们本身就能征贯战。比统帅,蒙古未必有唐厉害。

2.再比比人才。成吉思汗有四杰,四勇,四子,四弟。李世民有凌烟阁24功臣,就别提苏定方,高仙芝了,一个安禄山就够成吉思汗打的。

3.再比比士气,大唐时代的人,都是文武双全,连李白都能十步杀一人,就别提那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争狂人了。晚唐时期一个张义潮就能把河西收复。

4.比比制度,大唐承袭隋制,又是三省六部,又是科举制,又是府兵制,又是租庸调制。可谓是经济繁荣,全民皆兵。大唐陌刀更是让别人闻风丧胆。占据河西,大唐骑兵绝不会弱于蒙古,大唐军队装备先进(时代不同,忽略火器),阵法高超。足可掉打蒙古。远离本土,战线太长,或许大唐不足,但要到内地来,就是找死。

蒙古帝国的瞬间崩溃不难解释,原因显而易见是一群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原牧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完全掌控地球上第一大帝国。但震惊全球的蒙古帝国究竟是如何出现的?我们一时语塞。细细想来,成吉思汗的胜利似乎也恰恰是因为他们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无知与天真。为啥?因为历史无数次告诉人类,无知野蛮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所以常常能战胜文明。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野蛮战胜文明的案例,不就是只有口语没有文字的满族人骑马入侵中原,灭明朝建清朝。

二、朱元璋是怎样打败蒙古骑兵

最佳答案明军三大营主要是朱棣在位的时候才兴起的 朱元璋的骑兵正面冲击获得胜利,当时的名将徐达和...

三、帝国时代2征服者高手们菜鸟我该如何克弓箭兵跪谢了答:1.以弓克弓:如果对手是步弓,骑弓,投矛,蒙古突骑,中国诸葛弩,玛雅特色弓,那好说,大不列颠长弓阵
投矛(在前),升满射程科技的精锐长弓手射程比了望塔还远,打步弓,骑弓……简直是欺负人。不列颠有
1射程的民族优势,因此不列颠是我最喜欢用的弓箭民族。
2.如果对方也是长弓阵那就跟他对射!!!混战中派投石车偷袭¥$@(一发死一大片)^&*#如果你发展经济还在行,那就用高丽投石车也行(中型的升完射程类科技后射程可达到12!)但高丽投石车的升级和制造很费资源。
3.用传统的战术——骑兵突击!!!但,如果对方弓兵附近有较密集的戳戳兵守卫,此招失效(除非你微操过硬,能把戳戳引开或绕开,但一般总会两败俱伤)
4.投矛海……如果对方只有大队弓兵,那没问题,但对方常有骑兵骚扰……故我不太常用。
5.用弓箭和高手对战看对方怎么克你,然后学过来♂……
当然,实战中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单纯使用弓兵很少见,因此要学会灵活应对,综合使用各种战术(如依托防御设施等)其实反弓箭这个问题我也在探索中

四、如果全盛时期的大秦帝国遇到铁木真时期的蒙古帝国,结果会怎样

无疑是铁木真的部队更厉害。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铁木真的蒙古大军,拥有更加先进的军事科技力量。拥有类似于近代的火器的初步雏形火炮。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在木华黎的建议下,组建了炮兵部队。木华黎特意向成吉思汗举荐了出身于巴儿忽惕部的将领唵木海,此人自幼酷爱研究汉族的火炮武器,因此通晓火药的性能和功效,对火炮方面极有研究。成吉思汗向唵木海询问,攻打坚固的城池用什么武器最好?唵木海对成吉思汗说:“攻打比较薄弱的城池可用石炮,但如果攻打比较坚固的城池,则必须使用火炮!火炮之力无坚不摧!攻城则城破,攻人则人亡!”成吉思汗十分高兴,并让他担任炮兵总管。
由此可见,拥有火炮的蒙古骑兵将会多么强大。欧洲的军纪严整的重装骑兵部队都被成吉思汗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何况落后装备的骑兵队伍。姑且不考虑成吉思汗精锐的骑兵突击速度,冲击力量和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在火炮的攻击下,大秦帝国军队也会被打的蒙圈,应该会认输的吧。

秦国是军国主义,几百万的人口,军队超过60w,军民比例超过10:1,赳赳老秦,男子都以当兵吃粮为荣,上阵取敌首级换功名。不内乱,基本吊打所有军队。

问这个问题的,一定脑壳有包。

别说秦始皇,就是唐太宗遇上成吉思汗也得跪。

南宋已经出现火炮了。

秦始皇到成吉思汗,这是要相差十五个世纪的时代差。

你就想想成吉思汗的军队,能干得过今天的解放军么?

一辆坦克过去,只要够燃油,就不开炮,不发子弹,进去逛一百圈出来,蒙古士兵也只能干瞪眼。

蒙古军队的火炮,回回炮,带着火药的弩。秦军拿什么打。

能和成吉思汗打的,只可能是南宋军队,至少科技不落后。同样成吉思汗遇上徐达常遇春蓝玉一样也没辙。

秦军当然打不过铁木真时期的蒙古。秦粉总是喜欢神话秦军,在秦粉们眼里,秦军不仅能打败蒙古,甚至能打败八国联军,这当然是笑话,不值一驳的。实际上,在秦军的那个时代秦军也并非战无不胜。秦军能灭六国主要是因为秦建立起比六国要强的集权体制,六国统冶者又大都昏庸,并非秦军战斗力吊打六国。六国一旦联合,秦国就危险了。在秦始皇灭六国过程中,赵军和楚军都曾击败秦军。秦始皇南征百越,投入兵力据说五十万,不料原始的越人竟然也能顽强扺抗,在夜袭中杀死秦军主帅,使秦军损失惨重。原六国地区一致起义反秦后,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终结了暴秦。巨鹿一战,项羽更是以少胜多,一举歼灭秦军长城军团主力,彻?暴露了秦军的脆弱。

这个还真不好比,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其实纵观历史决定战争最终胜败的还是要看带兵之人是谁!全盛时期的大秦帝国带兵之人大家可能都认为是蒙恬,其实实际上是白起。没有了白起蒙恬领导指挥的秦军在后来的战斗中被战神项羽杀得丢盔弃甲。当然我也相信项羽这种千年一遇的战神就算是跟成吉思汗单挑,也能轻松把成吉思汗斩于马下,就怕成吉思汗也没有那个胆量跟战神单挑。

至于铁木真时期的蒙古帝国,用个形象比喻就是猛虎架不住群狼。虽然蒙古论单个实力不如项羽,但蒙古骑兵综合战斗力确实很强。野狐岭一战几万蒙古骑兵杀的金朝40万大军双腿打颤。这倒不是金朝骑兵战斗力不行,人家金朝一天到晚欺负南宋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之后金朝野战打不过蒙古骑兵,只能躲进城依托城池跟蒙古打消耗,蒙古就把得瘟疫的死尸都扔进城去。蒙古大军打仗就是屠城,从道义上讲确实非常残忍,只留下有用的人,剩下的一律杀掉。在冷兵器时代就是这么残忍,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也不可能出现什么奇迹来扭转战局,金朝和南宋的结局都非常惨。最后你说全盛时期的秦军和蒙古谁厉害,其实从杀的人数和占领面积来对比已经说明了一切。

毫无疑问,蒙古帝国的骑兵将会杀的秦国的虎狼之师丢盔卸甲。

秦国和蒙古帝国这两个在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都是独霸天下的存在,其国力之强悍,其兵锋之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仅仅数个朝代能够与秦朝和蒙古帝国比肩。

虽然在他们当时各自所处的时代,他们几乎都是无敌的存在。

但是如果要放在同时代竞争的话,你们毫无疑问蒙古帝国战胜的几率更大。原因很简单,蒙古帝国时代恰好处在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巅峰时期。

秦朝那个时代,军队作战所使用的兵器大多都还是青铜剑,士兵的披甲也基本上都是皮甲。

而蒙古帝国崛起于宋朝后期,当时的宋朝无论是冶铁文明,还是国家机器的生产力水平都要远远地超过秦朝。

同样是军队作战,秦军使用的青铜剑和皮甲,而蒙古帝国的军队所使用的是更先进的铁剑,和铁质盔甲。攻城器械方面,秦军所使用的抛石机,而蒙古帝国能够使用火炮。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宋朝因为科技的进步,而蒙古帝国全盘接纳了宋朝的遗产,其生产力的水平远远高于秦朝。

其实把秦朝和蒙古帝国放在一起,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毕竟蒙古帝国比秦朝多发展了一千多年,这就相当于让我们现在去对比几十年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都远远的要超过过去。

若是大秦帝国的军队与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军队相遇,秦军胜算很低。

秦军在先秦时期的确是很强悍的,短短十几年就吞并了六国;蒙古铁骑也不用说,成吉思汗带领他的军队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欧洲,几乎整个亚欧大陆都是他的疆域。

秦军和蒙古铁骑有着共同点:军事制度要比其他军队更先进。


秦国的军事制度可以说是商鞅一手打造出来的,历史上著名的“二十等级军功制度”,在先秦时期,可以说是很超前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人与人之间阶级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商鞅改革军功制度后,虽然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但却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平民积极加入军队,并且作战相当勇猛,毕竟他们可以通过立军功来改变自己的阶层,这种激励手段相当直接又有效果,整个秦军的战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蒙古军队也一样,原本蒙古军队惯例都是战利品归贵族,真正拼命的士兵却什么都得不到,铁木真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设立了完备的军制,下令谁的战利品归谁,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许多草原部落的人都跑来铁木真的军队,战斗起来也是勇猛异常的。


军队武器、装备都很先进。


蒙古铁骑的铠甲,很有厚度,他们行动时,由于铠甲独特的设计,只会越来越厚,头盔非铁即钢,胸片也是铁制小铁片叠加,除了人,战马都是这种装备,直接看图吧,重重防护,最重要的是还反光。



蒙古铁骑

秦军装备也比其他诸侯国更先进,当时很强大的楚国还在使用皮质铠甲的时候,秦军已经有了金属铠甲,

同蒙古铁骑一样,秦军的铠甲设计也是符合人体形态的,虽然没有蒙古军队那么精良先进,毕竟隔着千年之久,但是在战国时期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秦军的铠甲在当时也是相当精良了。


秦军

但是,蒙古军队主力是骑兵,秦军却是多个兵种组成的混合部队。

双方若是开战,骑兵多的一方会有优势。

蒙古骑兵善于骑射并且也善于近战,蒙古马在战场上行动灵活并且有耐力,起着真正的“战马”作用;而秦军的骑兵多是弩攻,并不善于近战,人坐在马上不稳定,没有脚蹬,秦军的马在战场上起着仅仅是“坐骑”的作用,行动缓慢;虽然秦军还有战车,但在战场上战车并不如战马灵活。

在近战时,秦军要调整方阵队形,换步兵,而蒙古骑兵却只需要从马背上抽出刀剑等近身武器。秦军的步兵也是以长矛为常见的武器,这种长矛也有距离限制,若是太近了,使用极不方便也不灵活。

所以,从军队结构上,秦军处于劣势,胜算很低。

虽然秦国统一了六国,也有大量关于秦国的电视剧,但秦国毕竟还是在公元前,跟一千多年后的蒙古帝国还是没法比的,如果真遇上,蒙古帝国肯定碾压取胜,没有任何悬念。

因为即便是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那也是不断进步的,从秦国到铁木真的蒙古帝国时期,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南宋时就出现了最初的热兵器,比如突火枪,比如最早的火炮——火石炮,也就是说蒙古帝国当时灭南宋的时候,是需要应对南宋的热兵器的,这也是南宋之所以能抵抗蒙古四五十年的原因之一。

除了热兵器,在冷兵器层面,铁木真所处的时代相比秦国时期也有巨大进步。

比如弩箭技术。北宋时出现了床子弩,箭身长几米,需要几个人用机械绞开然后发射,射程在一千米以上,这种武器是宋朝对付骑兵的杀手锏。辽军统帅萧达凛就是被宋军用这种武器射杀的,后来金国将领完颜兀术率领骑兵入侵南宋,也曾被床子弩打得大败。显然蒙古帝国在征服金国和南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强大弩机的阻挡,而相比之下,秦军手里的弩机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再比如铠甲。宋辽金蒙(元)时期是中国古代重甲最盛兴的时期,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如此。契丹、女真和蒙古都有重甲骑兵军团,从骑兵战士到战马都身披重甲,普通弓箭的杀伤力是有限的,比如后来南宋将领岳飞的岳家军击溃金军重甲骑兵"铁浮图"时,是用步兵砍马蹄的方式,而不是用弩箭,那些最前排负责砍马蹄的步兵肯定也都是身着重甲的。

(迎战蒙古骑兵的南宋步兵)

以秦国当时的铠甲技术和弩箭技术,弩箭很难有效杀伤,估计砍马蹄都困难吧。

不要以为铁木真的蒙古帝国技术落后,可能他们在起兵前落后一些,一旦发展成帝国,军事技术水平肯定是同步于当时其他国家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蒙古骑兵的战术。蒙古骑兵的战术是"先消耗,后冲击",先用轻骑兵扰乱敌人,后用重骑兵完成碾压。战术纪律非常严明,"散而复聚,分割包围",这种战术对付起步兵,简直是步兵的噩梦。

也就是说如果铁木真的骑兵遇到秦军,那蒙古人肯定先用轻骑兵在远距离四面包围,躲在秦军弓箭射程以外,用自己更先进的弩机射击秦军,等秦军阵型被扰乱,后边蒙古的重甲骑兵就会冲进去一顿屠杀。

所以,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较量,秦军在当时很强,但也仅限于当时。

铁木真遇到秦始皇,估计早就去欧洲混了。

两者差了1500年,你说会怎样。从武器装备上看,大秦帝国时,用的兵器都是青铜器,跟蒙古骑兵用的钢铁兵器没法比,从武器上就差了一大截。从战术上看,大秦帝国以步兵长戈方阵为主,机动性显然不如蒙古骑兵。即使大秦帝国也用骑兵,但那时的骑兵连马蹬都没有,战斗力可想而知。从后勤上看 蒙古骑兵每人两匹战马,以随身携带的肉棕为食 ,营养高、耐饥饿、持久性强,而大秦军队要靠源源不断的粮草运输来保障,行动迟缓,需求量大,一旦粮道被截断,士气很快就会崩溃。蒙古骑兵凭着快速机动性 ,袭击大秦军队粮道应该不难。仅从以上因素比较,大秦帝国取胜的机会非常渺茫。

当然 ,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人 ,如果大秦帝国战略战术应用得当,加上高昂的士气 ,打败蒙古军队也是有可能的。可惜,他们没有机会机会一决雌雄,我们即使能说出一万个谁胜谁败的理由 ,也只能是瞎掰。

转载请说明出处
帝国之家 » 帝国时代4蒙古突骑怎么打_帝国时代2蒙古打法

发表评论

欢迎 访客 发表评论